教师作品
最新热点
文章推荐
教育笔记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对于幼儿爱告状问题随笔

 

中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育笔记

参赛作品名称

对于幼儿爱告状问题随笔

参赛作者

  杨天琪

单位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启明幼儿园

教学领域

健康

年龄段/班

中班

教育笔记

情节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轩轩又跑过来,跟我说:“杨老师,大白果又打我了。”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

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

分析: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但造成幼儿告状的原因有:

一.家庭因素:幼儿爱告状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二.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受其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所影响,4—5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因此,此年龄段的幼儿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平时同伴之间发生的摩擦,因认知的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友好协商,互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心理反思

从幼儿发生告状的原因来看,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批判,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教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情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幼儿的正义感,但若一味的“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总之,不管幼儿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告状,教师都要以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们要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关注幼儿的点点滴滴,从细节入手,及时把握教育契机,至关重要,我们要积极地捕捉幼儿告状行为背后潜在的重要教育意义,及时准确的将这些信息进行解读,以便做出正确有积极意义的决定。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邮 箱:591864682@qq.com  技术支持:兄弟网络